close

产品中心

怎么来制作吸睛的图文摘要(Graphical Abstract)

  在很多SCI学术期刊,包括NRR编辑眼中,图文摘要就像是论文的宣传广告,。所以,使用图文摘要的一个优势就在于能让你的论文“出类拔萃”,增加被审稿人看中的几率。其次,大多数读者在阅读了数以百计的论文文献后,易产生阅读疲劳。此时,如果突然看到某篇文章附有包含图片和关键词的摘要,可使读者心情豁然开朗,视觉和精神上的疲劳都得到缓解,从而可能提高这些潜在的读者

  应该做到能够最终靠图文摘要让别人明白研究做了些什么?图文摘要跟文字类摘要有很大不同就在于,它并不是特别需要关注研究的所有方面,而是要强调你研究的新颖性,例如独创的实验方法,新发现的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实验数据,精心拍摄的透射电镜照片等。

  由于一张图文摘要的空间存在限制,所以其中体现的元素不应该过多,那样就过于复杂了,要是读者看这一张图都要看很久才能get到你的点,那么图文摘要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此时,还不如直接看文字。

  如果不确定该怎么样做展示图文摘要的重点,可以先画个草图,然后不断删改,直到认为改无可改为止;然后,再把经过修改后的草图给同行评价一下,记录他们从中获得和遗漏的信息与细节,以便做出相应调整。如果能做到一看到图文摘要就能大致了解你的研究,那么你的图文摘要就是成功的。另外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图文摘要各个元素在图上的排列位置应是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 的阅读顺序,以达到良好的观看顺序效果。

  首先选择需要展示的视觉元素(例如细胞,蛋白质,化学结构式,动物,仪器耗材,实验结果图……)以及用来描述它们的文本元素。如果一个概念可以在视觉上呈现,那么显然比用文字描述效果更好。当绘制草图时,考虑清楚要使用到的元素,由于Graphical Abstract空间存在限制,用尽可能少的元素信息来表达你的意图,然后再进一步压缩、简化一下已有的要点内容,直到无法删减为止。同时确定以哪一种最好的顺序排列(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组织)。此外,避免有太多的视觉元素分散排列,可以为一些图片或文本添加边框,并且相互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最好还是不要用太多不同的颜色,也不可以使用过于鲜艳的颜色

  有的作者试图在图文摘要体现全部研究结果,因而将文中的图片大量堆砌于其中,尤其是出现柱状图和线条图,这些使图文摘要看起来十分臃肿。此时应将这些没什么亮点的图片改为文字描述,精炼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中不适宜添加较多的文字,读者一般会通过一些特定的关键词和数据对论文的内容和结论做出预先判断。可以策略性地将这些可能的关键词插入在图片中,引起读者的兴趣。图中的所有文字应该是同一种字体,并且使用常见的字体,比如Times New Roman, Arial。因为读者一定要通过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图文摘要中置入关键词,可加强论文的检索强度。这样别人看到图中的文字,就更加确定了你的论文方向,也激发了引用你论文的兴趣。

  在构思过程中如感到无所适从,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做了。虽然你的图文摘要必须是原创且独一无二的,但还是要多阅读并借鉴一下别人论文中的示例,尤其是一些高影响力的期刊论文,还有你要投稿的目标期刊。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了解图文摘要应当如何对内容做安排和取舍。

  - 重点展示的视觉元素(例如细胞,蛋白质,化学结构式,动物,仪器耗材,实验结果图……)

  关于颜色:有效使用颜色能大大的提升图文摘要的美感,并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感兴趣的焦点。NRR鼓励作者选择与NRR网站上使用的颜色相一致和互补的颜色。

  图文摘要形式可以多样,例如:用文章结果来做,还可以做示意图,并还有一些有艺术天分的作者将结果和艺术结合,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图文摘要,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更直观地展示你所做的研究。

  - Hira-/-部分的内容已被删除,因为它对传达文章的主旨并非绝对必要。

  - 不相干的文字已被删除,包括较小的文字,因为过小的文字在网上无法辨认。

  译文:描述存在比较关系的描述时,比如更好,更高,更低,需要明确哪些组间进行的比较。

  编辑解读:有的文章在结果描述时,只写某组在治疗后某个因子水平升高/降低,而究竟相对于哪组比较得出的则未给出明确交待。

  译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若使用significant一词,需要出示P值。

  编辑解读:significant一词通常使用于描述计量资料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而在对定性结果进行描述时,不可以使用significant,而应使用markedly一词,或删掉significant。

  编辑解读:若文章在对既往多项研究进行总结时,必须要格外注意要引用其对应的多条文献,而不能只对应一条文献。而如果这些研究只对一条文献是因为该文献是综述文章时,需要明确是review,例如reviewed in Li et al., 2001。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